欢迎您访问 无锡市陆区起重装卸机械有限公司 的公司网站!
加入收藏 | 企业邮箱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新一轮设备更新周期到来 煤矿机械安全装备尤为重要
作者:无锡市陆区起重装卸机械有限公司阅读:765
  “近年来,随着煤矿机械安全装备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方式正在逐步转变,开采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围绕井下灾害治理,一批工艺和设备也陆续应用到了煤矿生产中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会长张勇近日在2013(第四届)全国煤炭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上指出。

  他表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忽视。

  高效安全装备可有效降低事故

  2013(第四届)全国煤炭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由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主办,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承办。本次活动是在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推进煤矿安全治本攻坚,建立健全煤矿安全装备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背景下召开的。

  在我国煤矿主要五大灾害中,瓦斯灾害和水害近年来因其事故频发、一次伤亡人数多、影响面广、损失巨大而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据煤监局通报的资料统计,2011年,发生瓦斯事故119起、死亡533人;发生水害事故44起、死亡192人。2012年煤矿共发生各类重大事故65起,共失踪、死亡433人,其中瓦斯事故占比重43.65%,死亡189人;水害事故占比重19.4%,死亡84人。2013年,全国又相继发生多起煤矿瓦斯事故和水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触目惊心。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在此类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先抽后采、先探后掘”等有关方针,采用钻孔抽采瓦斯和探放水是预防上述灾害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因此,集中全煤炭行业的科研攻关力量,积极推广煤矿钻探新装备、新技术,提高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北方交通重工集团董事长曲凯表示,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需求总量减缓,产能在一个阶段内显示出过剩态势,尤其是煤炭价格呈现下行趋势。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煤炭生产企业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安全这三大问题上。而煤矿安全装备能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衍生,也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核心方法之一。

  国内外存在明显差距

  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会长张勇指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与国际水平之间存在差距,针对我国复杂多样的井下情况,目前的煤矿开采技术和装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可靠性差、稳定性差、效率低、零部件使用寿命短。这似乎是“山寨”产品的共同特点。虽然中国制造的矿机在功能和参数上与国际产品相差不大,但其现场的表现和耐用性上与德国、美国等生产的矿机产品相比,相去甚远。

  其次,大型化程度较低。由于人类对矿产资源持续、大量的开采,使易选矿、富矿越来越少,而贫细杂矿越来越多,因此,矿山的大型化采选趋势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设备的大型化水平能跟上矿山的大型化采选作业的要求。但国内矿机设备的大型化并不理想。以浮选设备为例,浮选柱已经做到了660m³容积,但国内还停留在100以下。

   后,智能化水平较低。国外的矿山机械机加工大量采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如全球成套井下采矿设备供货商、德国DBT公司,全部采用机器人完成地下采矿设备的焊接作业。其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即使是熟练工人也无法与之相比。而中国矿机制造方面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仍然偏低。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以前常常有人把它归咎为工业、技术基础薄弱。事实上,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仿制前苏联的机械产品,当时苏联的技术水平与美国和日本差距不大;中国又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欧、美国和日本技术。因此,中国矿山机械的起步水平并不低,基础薄弱并非我国矿山机械制造技术与国际水平形成差距的根本原因。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和研发的激励机制不够,导致创新精神缺乏,这是首要原因。因此,即使有人提出了真知灼见也得不到好的采纳和落实。

  二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很多漏洞,使创新和研发的成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打击了企业或个人的积极性。

  三是中国人注重处理人伦关系,却在科学、自然方面较少关注,使中国人在技术上缺乏开拓与钻研的精神。

  而目前,国际上除了技术上的继续探索之外,矿机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 终解决方案”,表面上做的是设备,但实际上是提供的一整套项目方案,涉及到生产线的成本控制、工期控制和工程预期收益的达成。这需要包括财务、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有效完成。这对中国的矿机行业形成了更大的挑战。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起重机械网

COPYRIGHT © 无锡市陆区起重装卸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其他公司或个人均不允许来复制、抄袭!

苏公网安备 32020602001076号